城市碳中和ppt(城市碳中和路线图)
在最近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碳达峰和碳中和将被列入今年要做好的八个重点。《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在采用这一办法之后,所有区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即将开始,需要加快。
图为聚光灯杯提交的作品
那么,面对新的目标和任务,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应该如何快速进入状态并部署相关工作呢?现有低碳试点城市有哪些经验,如何应对困难?记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2011年以来,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初步形成
省市特色与亮点
《指导意见》可见,要积极推进现有试点示范的整合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率先达到碳排放高峰,推动已经达到高峰的地方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并以良好的基础支撑地方,探索并开展近零碳排放和碳中和试点示范。
早在2011年,中国已先后启动了6个低碳省(区)、81个低碳城市、52个低碳产业园区、400多个低碳社区和8个低碳城市(镇)。目前,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已初步形成。
这些早期试点项目对于促进中国实现碳达峰对外承诺和碳中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保护高水平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8.1%,超过2020年国外承诺的40%~45%,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
这表明中国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应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有效的。通过调查采访,记者总结了相关省(市)出现的“特色亮点”。
总体而言,各省市正在探索低碳工作,在一些地方,首要任务是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
像浙江省创新工作机制,牵头印发省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工作推进机制等制度性文件。同时,探索和实践碳中和。我们将在2020年长三角主要领导人座谈会上实施碳中和,在党政机关等事业单位正式启动碳中和,推进林业碳汇碳中和基地试点。
作为首批国家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试点,浙江丽水高水平推动了碳汇交易。实施政府储备排污权转让网上公开电子竞价系统,培育排污权、能源使用权、碳排放权、碳汇综合交易市场。在会议上进行“碳中和”实践。浙江省第一个公共机构会议碳中和项目落户遂昌。会议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由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购买该县森林管理碳汇示范项目产生的碳减排进行中和和抵消。
在某些地方,约束指标被纳入了评估体系中--
像四川省首次将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纳入省委环保党政工作目标和任务考核体系、省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体系、省环保监督体系、省环境保护监督体系,在工业和交通领域率先制定和实施碳排放强度表征指标和核算方法。率先在全国主要行业实现碳披露全覆盖。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推出绿色金融超市“绿色融融融”。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成立了气候变化应对与对外合作司,负责气候变化应对的具体工作。成都、宜宾、广元生态环境部成立了气候变化应对组织,广元保留了低碳发展局。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研究所成立了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省级技术支持机构,并整体推进相关工作。
一些地方定期编制省级碳排放清单报告,重点推进重点地区低碳发展,设立专项资金,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这一领域,省级碳排放清单报告的编制已趋于规范。编制了2011-2019年省级库存报告,构建了覆盖整个“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库存报告体系,为碳达峰路径的科学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全面、详细的基础数据支持。
广西南宁重点推动该领域的低碳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和优化行业,不断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城市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已达到50%左右。同时,以建设公交都市和完善低碳交通体系为目标,目前南宁市清洁能源出租车和新能源出租车、公交车的比例分别为100%和88%。
深圳市为政府资金提供了充分保障。通过设立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专项基金三项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推进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产品技术推广,加强清洁生产示范指导和培训。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技术推广和产业服务。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带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深圳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基层单位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首先需要地方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记者调查发现,过去地方环保领导也面临着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面、协调和全面的工作。工作任务的实施需要各部门分解任务,共同完成。地方政府的重视,有利于大大推动工作的进展。
特别重要的是,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一些具体工作中,有全职人员参与这项工作。在支持单位方面,需要第三方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以规划、编制和实施详细的指标。特别是,它有助于探索峰值路径,制定路径准备等。
对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县、区局主要侧重于宣传和低碳试点实施;地市级局的重点是重点核查温室气体排放重点企业和建设低碳试点城市;省厅重点是加强与发展改革、能源、工信或经贸、交通、住房建设等部门的低碳发展统筹协调,建立地方碳排放清单或统计分配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组织对所辖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排放报告进行核查和处理。
为了简明方便基层工作,记者以图表的形式总结了上述内容。
低碳试点城市苏州案例
低碳试点以来,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苏州推进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职能,2019年下半年由发展改革部转为生态环境部,具体工作已落实到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司、区(县级市)级相关工作以及大气环境管理部门。
试点工作实施以来,苏州以降低碳排放强度目标为重点,以产业低碳转型升级为主线,不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要求,取得积极成果。
记者就基层环保部门关心的话题提出如下问题:
01
如何将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系起来?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司的吴高鹏告诉记者,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苏州市在2019年下半年推进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职能,并从发展和改革部转移到了生态环境部。具体工作落实到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司,区(县级市)相关工作也落实到大气环境管理司。
自这项向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移交职能一年半以来,工作分为几个方面:
1)建立高层领导机制,协调各地区、各部门联动,安排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任务;
2)承担气候变化应对职能转移,按照市政府低碳工作计划,全面调度能源总量和强度控制、清洁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建筑节能等日常工作,每年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科学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
3)深化国家低碳城市建设,开展低碳示范区和零碳企业建设;
4)积极联系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分批对全市600多家重点企业1.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碳排放报告报送和审核,并组织50多家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的企业进行注册和培训。
02
应对气候变化包括气候适应、低碳发展和其他工作。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最近提出了“2030年达到顶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愿景。我们应该如何为这项新工作建立一个工作框架?
在吴高鹏看来,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到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领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协调性很强的工作。职能转移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高度提升、综合协调”的能力。
“因此,在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向市政府报告后,主管市长负责成立苏州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的领导信息技术、统计、交通、住房和建设等部门是该小组的成员,共同推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吴高鹏说。
建立这一制度和机制的目的是解决“谁来做这项工作”的问题。领导小组成立后,由生态环境局牵头整理气候变化应对实施工作清单,征求小组各单位对相应项目指标的意见,然后落实分解任务,从而实现数据交换,及时掌握工作情况。
03
工作框架建立后,如何推进工作?
主要通过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协调推进来推进。通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能源、工业、交通等方面的结构调整任务量化分解到各部门,将碳排放强度分解到各城区,各地区气候响应工作的完成情况被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估。此外,加强与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联系,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04
基层不熟悉新的工作内容,如何学习?
鉴于部分基层员工不熟悉气候变化工作,苏州除了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种培训外,依托“全国低碳日”的机会,邀请气候变化专家对相关员工和企业实体进行培训,宣传气候变化政策要求,普及全民低碳理念。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也是环境保护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在谈到工作经验时,吴高鹏说,,“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从发展和改革的宏观角度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结合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能源供给侧改革和绿色交通的政策要求,融入当地产业结构重塑苏州特色,促进产业体系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相互推动和推进,制定科学的低碳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它应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减少污染和减少碳的协同作用。我们不仅要重点关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各类重点污染源,推进源头控制,减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还要大力推进新能源、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的发展,减少间接排放。同时,还应以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为契机,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碳资产管理意识,形成企业和公众等多主体参与机制,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全社会共同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05
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减少污染和减少碳的协同效应吗?
如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低碳试点企业,在苏州市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成立了以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为首的低碳经济领导小组和工作组,以低碳生产为重点,节能降耗,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低碳节能工程。通过薄带钢生产工艺改造、转炉RH炉真空系统改造、高炉热风炉自动优化燃烧改造等一系列工作,吨钢碳排放量从2016年的1.76吨降至2018年的1.64吨。通过源头控制,煤炭和焦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有效减少。
图为公司能源和电力管理控制平台
学习材料
目前,基层单位迫切需要了解“碳中和”和气候变化。我们系统地梳理了相关政策。此外,记者还联系了生态环境部政治研究中心专家冯相昭和亚洲清洁空气首席专家傅璐。他们列出了一些供学习的文章和信息目录。
《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
《国际碳中和的进展、趋势及启示》作者:田慧芳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作者:王灿等
《PPT分享|中国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研究成果介绍》作者:马华腾
《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到碳中和的新增长故事》
……
我们将这些学习材料打包,供感兴趣的读者下载和学习。
单击下载:“链接”
(如果手机上没有压缩软件,请下载到电脑上。特别声明:报告内容仅代表报告制作人的观点,不代表我们的报纸。)
我们的记者张春燕、肖颖、朱智翔、特约记者、杨涛利、温宗萍、冯婉、刘谦、董昊、王沙、欧亮参与了本文的撰写。
资料来源:中国环保应用
推荐文章
- 激发社会参与碳中和措施ppt(实现碳中和的政策和措施)
废物分类能减少碳排放吗?不应低估这一作用。11月25日至26,2021日,Vanke公益基金会举办了第三届社区废弃物管理论坛。德国环境与循环经济领域国际合作署署长钱名宇在会上介绍说,1990年,德国在废物管理领域的年碳排放量为3800万吨,...
- 碳中和ppt(G20杭州峰会碳中和林顺利建成 20年内抵消会议碳排放)
2016G20杭州峰会方堃碳中和仪式林建成摄中新网杭州3月16日电(记者方堃实习生胡哲斐)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16日宣布,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太湖源镇已建成334亩G20杭州峰会碳中和林。据悉,碳中和的森林将在2016年内完全中和G20杭...
- 美丽城市突出碳中和取向(美丽城市突出碳中和取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到峰值后稳步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和美化中国建筑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中国首次确定了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