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的视频(碳达峰碳中和的视频的观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郑重宣布:“中国将增加国家独立贡献,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到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高峰,力争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庄严承诺。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
在4月18日至2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与碳中和目标相关的绿色发展问题也出现在几个分论坛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迫切需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这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中国的承诺意义重大,将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小知识:碳达峰是什么,碳中和?
"碳达峰“意味着一个地区或行业的年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这是碳排放从增加到减少的历史转折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能耗、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在一定区域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碳总量,它抵消了通过植树造林和工业固碳吸收的碳总量,从而实现碳的“净零排放”。
- 在甘肃省敦煌市以西约20公里处,第一座被称为“超级镜电站”的高科技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光热电站照亮了戈壁沙漠。电站设计年发电量为3.9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35万吨。是中国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新华社记者马希平/照片
"“碳中和”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
博鳌亚洲论坛主席、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退化。气候危机和流行病只是硬币的两面。这场流行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已迫在眉睫。”潘基文说,“人们曾经认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有一个选择,但对于子孙后代来说,我们这一代必须采取更大胆的绿色转型行动。实现碳中和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
《巴黎协定》它确立了2020年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与工业化前相比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努力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然而,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2度。对此,前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助理秘书长亚诺什帕兹托强调,“如果我们想实现《巴黎协定》我们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实现我们的目标。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必须与低碳发展挂钩,否则世界将付出代价。”
"潘基文引用这句非洲谚语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或个人能够单独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开展全球合作。”
- 江豚作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指示生物”,出现在湖北省宜昌市滨江地区。图为2020年8月3日,宜昌市西陵区镇江阁外,江豚在长江沿岸嬉戏。新华社发布雷勇摄
中国的承诺是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6日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的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指出:“我宣布中国将努力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减排,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我高度赞赏习近平总统在宣布中国碳中和目标时所表现出的领导才能。”潘基文说,“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大,工业规模也很大,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从1990年的碳达峰到2050年的碳中和目标,欧洲有60年,而我们只有30年。这么大的规模应该在30年内压缩,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表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首席经济学家博格洛夫(AndyLau)也表示:“中国承诺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应该说是对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
- 以青山绿水换取金山银山。三明市原福建省重工业城市,森林覆盖率近80%,成为全国生态文明领先示范区和全国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图为三明市。三明财经传媒中心记者周志鸿/图
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变革。我们要把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展现抓铁的势头,如期实现碳达峰2030年前和2060年前的碳中和目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但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性的时代更加紧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YiGang说。“因此,我们需要作出更艰巨的努力。”
“这种变化的强度可想而知。”朱民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目前服务业占GDP比重较低。因此,经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洲等发达国家。为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碳减排,我们需要大幅提高能源效率。
朱民指出,中国经济走向高收入阶段将带来一系列经济结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要。碳中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起点。“中国经济可以通过能源革命从根本上重塑”。
-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碳中和金融支持”圆桌会议:亚洲BoaoForum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权衡”思维
“说到碳,一个是存量,另一个是新的增量。大部分存量来自过去200年工业和发达国家的排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行长金立群(Marx)指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可能会担心如果它们利用所有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要么是排放放缓,要么是经济发展放缓。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替代方案。这是一种权衡思维。”在金立群看来,我们应该将这种权衡思维转变为一种相辅相成的思维,即从高碳到零碳的转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这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金立群呼吁发展中国家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将绿色经济投资视为对未来的投资,我们将看到未来的收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教授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但也是不同的责任。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在技术上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
资料来源:求是。通用域名格式
作者:边学习边学习
推荐文章
- 鲁健访谈视频碳中和观后感(鲁健访谈视频碳中和观后感)
当聚光灯落下时,一切都是那么灿烂。当聚光灯无法到达拐角处时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有窥视癖,对别人的生活有无限的好奇。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真人秀的原因。那些名人,那些我们只能在屏幕上看到的明星演员,通过真人秀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生活的真实面目。但真人...
- 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视频(碳达峰 碳中和案例)
资料来源:四川日报-川管新闻川管新闻记者殷鹏在过去的200年中,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广泛利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极端天气频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为应对这一变化,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碳高峰和碳中和的概念。...
- 第一财经黄震碳中和访谈完整视频(第一财经黄震碳中和访谈完整视频)
中央委员会已经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近期将陆续发布。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日前出席2021届中关村论坛时发表上述讲话。虽然顶级设计尚未公布,但一些领域已率先探索。9月27日,天津17号全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