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围绕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下发文件,西南石油大学率先行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近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高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新学院、新学科、新专业和相关高水平国家科研平台作出了要求。
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能源类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已率先开展双碳行动,跨学科联合,集全校之力,在能源碳中和领域形成一批战略性、前沿性、稀缺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我国能源革命助力。
2021年7月,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正式成立并挂牌,这是我国能源、地矿类高校中第一个成立的碳中和研究院。研究院设立了4个研究中心,包括“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研究中心”“零碳能源系统研究中心”“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二氧化碳高效捕集与绿色转化研究中心”。
同时,碳中和研究院还联合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四川省能投集团在天府科学城共建天府新能源研究院,从产业需求出发,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学校的碳中和行动和天府永兴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20年12月-2021年1月,西南石油大学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合作,完成了“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通过申报材料初评、四川省教育厅遴选推荐、教育部答辩评审等环节,2021年12月,学校“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学院将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创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校企“五共五融”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国家“双碳”战略与天然气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新动能与人才智力支持。
学校一直重视低碳学科建设,十三五以来进一步强化了“一体两翼”能源学科布局,常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领先优势较大,页岩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优势突出,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优势明显。
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是国家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是“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驱动。为此,学校响应碳达峰碳中和需求,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精准培养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居民侧以及社会化功能性储能设施等多方面国家迫切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
由学校牵头建设的“四川省燃气安全与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21年12月被认定为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城镇燃气安全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聚焦燃气系统完整性与可靠性管理、燃气供应安全保障、燃气高效综合利用三大技术方向,旨在建设国内一流的燃气安全与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还建成了世界首个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全球首次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
如今,“双碳”大时代已经开启,既为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指明了方向,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谋划了更宏伟的发展蓝图。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依托学校特色和优势,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南石大力量”。
关注“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教育部、人民网、西南石油大学官网、官微
推荐文章
- 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专家雷宪章:驱动城市能源结构调整既立足短期见效,又瞄准未来趋势)
改善清洁能源供应和安全、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提高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成都的目标是:依托清洁能源大省优势,把握能源消费与供给双向互动规律,形成以电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供应向低碳方向多元化,能源消费向电气化...
- 临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封面新闻记者刘亦飞扬中国的碳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8%。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力争在2030年达到峰值,并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的双碳时代已经开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
- 中石油碳中和研究院(中石油 碳中和)
近日,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所正式成立并挂牌。这是中国能源、地质和矿产大学成立的第一个碳中和研究所。 西南石油大学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双一流能源大学,依托化学化工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率先开展双碳行动,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石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