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碳中和新场景看成都减排新举措(新能源 碳中和)
一周前,成都与世界能源“大咖啡”中国华电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氢能产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合作,共同努力建设碳中和的“先锋城市”。
这一次,强大的合作并非偶然。
在4月初召开的成都市工业功能区和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明确指出成都市正在积极规划碳中和工业生态系统,作为全市第十五个工业生态系统。
随着能源巨头的加入,一个新的工业生态系统诞生了。因此,碳中和正成为成都城市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说到碳中和,许多小伙伴可能会感到有点“大脑跳动”。别担心,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二氧化碳的产生可以说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要以为只有工业发展和汽车尾气排放。事实上,我们人类是一个移动二氧化碳“制造商”!
因此,为了缓解气候变暖,我们需要通过生活中的低碳活动来减少和抵消这些温室气体排放。
简言之,碳中和意味着“加减法”,以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增加其吸收。
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已启动“碳中和”项目,从工业、能源、生活等方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目前,成都低碳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人均碳排放量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中国十大城市中最低,并获得了第一批奖项“全球绿色低碳先锋城市蓝天奖”。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是低碳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数据显示,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许多成都人的正常生活方式:成都市共享自行车的平均数量超过200万人次,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约为两万吨;“成都网银”平台已申请私家车自愿停牌368000天,智能停车信息平台集成并共享约10万个停车位。
我们的合作伙伴为日常出行选择的公交车和地铁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渠道。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430公里,公交专用道里程1014公里,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为60%。如今,成都已经建成了集铁路、公共交通和慢行于一体的低碳交通体系。事实上,每一次公共交通出行都在为成都建设低碳城市做出贡献。
此外,新能源汽车占据风口的数量近年来,作为中国第二大汽车城市,成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也在逐步增加。数据显示,目前,成都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权添加到145000辆车,建充电桩超过28000、充电站701个席位。
据了解,成都今年还将制定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力争年底前实现新能源汽车比重4%,同时,加快充电和动力交换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建设,确保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权相匹配,力争在2021年底实现成都新能源汽车与支持充电桩的4:1的比例。以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今年一月,该国首个碳中性废物分拣站在成都启动。居民可以把他们每天的可回收物,通过回收抵消碳排放,并获得好处。
当然,生活中的低碳生活只是二氧化碳减排的一小部分,而城市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则是“大头”。
在这方面,成都也采取了积极措施。与许多多工业城市不同,成都的工业发展更倾向于现代服务业。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信息,“十三五”期间,成都高端优质产业体系加速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卫生、新材料、绿色食品五大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注册新经济企业43.3万多家,氢能产业链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成都还推动了“散脏”工业企业的动态清理,淘汰了100多个落后产能300户,大力发展低碳垃圾处理产业,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态环境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基本实现燃煤锅炉全面积化“重置”。
以上都是成都在“减排”方面的努力,成都在“吸收”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
众所周知,绿色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力量。成都近年来的公园城市建设不仅提高了城市绿化率,而且实质上提高了“碳吸收”。
近年来,成都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等标志性生态项目,不断完善五级城市绿化体系,打造“绿肺、绿道、绿轴、绿环、绿饰”的生态空间,并将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人均公园面积增加到1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0.2%、年固碳量超过160万吨。
同时,充分挖掘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努力打造107个高品质的林盘,打造各级绿道4408公里。
今年3月,成都市政府发布《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努力拓展公共低碳场景,构建碳减排吸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建设自我成长、可持续的碳包容生态系统。
成都也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公共碳减排积分奖励”和“项目碳减排开发运营”双路径的城市。通过在线公益平台,成都为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的市民提供碳积分奖励,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气候变暖正在危及我们的世界。碳中和和生命中看似微小的变化实际上进一步保护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保留了成都人俯瞰的雪山和喜爱的蓝天白云。
图据求苦
推荐文章
- 汪军碳中和时代(汪军碳中和时代)
四川在线记者殷鹏 能量转换碳达峰碳中和是重中之重,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大型公益性环保纪录片《假如后天来临》,描绘全球变暖电影中的惊险场面令人难忘。虽然这样的场景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但气候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夏天一年比一年热,极地冰川...
- 成都碳达峰目标(碳达峰方案)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2021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成渝地...
- 碳中和测算厂家(碳中和计算)
简介:行业第一!为个人提供碳中和成套解决方案到2021年,极端天气事件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灾难新闻充斥着新闻媒体。仅今年年初以来,全世界就发生了189起灾害——欧洲的暴雨已造成数百人死亡;美国和巴西的高温天气已导致70多起山火蔓延,农作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