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碳中和(两会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怎么突然就火了)
二千零二十一两会在此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热门词汇。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什么突然“着火”?国家和国际气候减少问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中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前景如何?
《北京日报》的客户记者采访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
它与经济发展和公民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北京日报客户:2021,在全国两会上,碳达峰和碳中和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两个概念开始流行。为什么舆论如此关注碳达峰和碳中和?
李强:碳中和和碳达峰两个概念中的“碳”实际上指的是二氧化碳,尤其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碳达峰的意思是总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这个时间点不是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平台期。在此期间,碳排放总量仍将波动,但总体趋势是持平的,然后碳排放总量将逐渐稳步下降。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以通过绿化、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方式抵消。,从而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科学数据证明,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所致。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控制碳”。唯一的办法是先认识碳达峰,然后认识碳中和。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郑重承诺世界将努力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届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扎实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
碳达峰和碳中和之所以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是因为目前各国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密切相关。限制碳排放势必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油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相对较少的中国来说,减排压力更为严峻。减少高碳排放化石能源的使用,将对我国产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利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给公民的个人生活和出行方式带来深刻变化。
没有哪个国家能远离气候变化
北京日报客户:在国际气候问题的博弈中,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呼吁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任碳减排责任,这与我们自身发展清洁能源、环保技术以及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李强:在国际气候问题的博弈中,二氧化碳减排责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核心矛盾。发达国家强调现实责任,即每个国家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更注重历史责任,即,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高浓度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造成的,因此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强制性减排目标。虽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原则,但在实际执行中并不理想。2015年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改变了之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建立的“自上而下”治理模式构建了基于“国家独立贡献计划”的“自下而上”治理模式,从而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参与最广泛的全球减排协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交国家独立贡献计划的发展中大国之一,并不断提出更具雄心的国家独立贡献新举措。为了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的承诺目标,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减少高碳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研究开发环保技术。
我们采取的积极行动并不意味着我们承认和接受发达国家在减排责任上的立场,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前提下,自愿承担我们力所能及的减排任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因为气候变化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之外。发达国家率先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发展中国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责任,这恰恰体现了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各自能力原则”。
碳达峰已经在大约50个国家实现了
北京日报客户:中国在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中国在世界上的发展水平如何?
李强:在与碳达峰和碳中和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19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2015年提出的减排40%-45%的目标提前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3.4%,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蓄积量达到175亿立方米,并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
尽管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中国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难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目前,全球约有50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的目标,其总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36%。其中,欧盟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了碳达峰的目标,峰值达到45亿吨;美国的碳达峰是在2007年,峰值为59亿吨。据估计,中国预计碳达峰的峰值约为106亿吨。从碳达峰的实现到碳中和的实现,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上经历了50到7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的目标期限只有30年。考虑到我国现有的高碳能源消费结构,年碳排放量超过100亿吨,高耗能产业去产能任务艰巨,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和减排减排的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
推荐文章
- 碳中和和碳达峰行业分析(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产业)
在2021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和碳中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什么突然着火?在国际气候问题上,国家游戏和减排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中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前景如何?《北京日报...
- 两会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议题(落实碳达峰碳中和)
澎湃新闻记者李季实习生马华腾十四五之初,中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碳达峰带来的发展模式创新和碳中和将成为重要推动力。十三五期间,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显著成效,进入新阶段。在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目标的背景下,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
- 碳达峰、碳中(两会时间·乡村振兴我建言丨赵立欣:绘制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的总辩论中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努力达到2030的峰值,并努力实现2060的碳中和。202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度的八大重点之一。在今年的两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