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汇是什么意思(助力“双碳”目标 中国海洋蓝色碳汇前景可期)
(经济观察家)为“双碳”目标做出贡献,中国海洋蓝碳汇前途光明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电题:中国海洋蓝色碳汇的前景有望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中新社记者阮煜琳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性碳池。中国在海洋固碳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海洋碳汇,提高海洋碳汇能力,已成为帮助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多地加快探索蓝色碳交易机制
8月10日,中国第一笔“海洋碳汇贷款”在威海发放。威海荣成农商银行向威海长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发放“海洋固碳贷款”2000万元,建成10万亩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固碳量约42.5万吨。
2021年4月,山东威海发布了第一份全国蓝碳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威海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预计到2025年底,蓝色碳经济将占威海海洋经济的30%以上。
2021年度,湛江市红树造林项目核准的碳标准项目3月成功开发,并于6月8日签署交易,标志着中国首个红树林碳汇项目和首届蓝碳交易项目完成。
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中国许多地方正在加速探索和实践蓝碳交易机制。业内人士建议,应利用蓝色碳市场的区域特色,在符合条件的沿海省份推进蓝色碳市场试点建设,并通过地方试点,逐步探索和完善蓝色碳市场建设及配套法律制度。
中国海洋碳汇发展潜力巨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其他机构完成的报告《蓝碳:健康海洋的固碳作用》,提出了蓝色碳的概念。报告提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性碳池,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和红树林包括海洋在内的生态系统每年固定了全球55%的碳,吸收了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约30%的二氧化碳。海洋碳储量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它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公里的岛屿海岸线。辽阔的海域拥有河口岸、珊瑚礁岸、红树林岸等多种海岸类型,以及红树林、海藻、盐沼等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辽阔的陆架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强大的海水养殖业和雄厚的海洋碳汇科研实力表明,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海洋固碳的现实基础。
增强气候适应性和增加蓝色碳汇
中国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26日对记者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海洋碳汇建设,积极促进海洋和沿海生态保护与气候变化恢复与适应的协同作用,促进监测系统的整体整合。组织实施海洋碳汇监测与评价,开展沿海碳通量监测,加强监测与评价能力建设。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海水pH值持续降低和海洋酸化。”张志锋说,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变暖和酸化问题已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生态和环境问题。
张志锋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计划重点开展海洋气候变化监测与评估,结合现有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将海洋变暖、酸化对海岸带和近海生物生态的影响纳入常规业务监测。同时,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区,计划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能力,将碳中和和气候变化适应指标纳入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监管范围,探索以增强气候适应性、增加蓝色碳汇为导向的海洋生态保护与恢复新模式。(完)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文章
-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知识资料(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标题:《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作者:杨建初、刘亚迪、刘玉莉新闻界:中信出版社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正式发布。作为碳达峰的碳中性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
- 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卫士”助力碳中和)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由以红树林为主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它不仅是防止风浪、净化海水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海岸警卫队,也是碳封存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绿肺。除了生态功能外,红树林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红树林...
- 碳中和气候变化立法(碳排放与气候变化)
补充意见:热的碳达峰、碳中和问题是,人民能做什么,怎样做?我们将选择3个具有高消息质量的用户,赠品《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互动平台∶第一财经实时资讯微信公众号)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